03年白银价格_03年白银价格多少钱一克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03年白银价格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1.奥运会纪念币

2.现货白银涨跌幅限制是多少

3.现货白银的历史进程

4.世界白银储量与金银历史比价有什么关系

03年白银价格_03年白银价格多少钱一克

奥运会纪念币

       奥林匹克收藏已成为奥林匹克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奥运会纪念币的收藏也自1951年首次发行就加入了奥运会藏品的行列,同时奥运会纪念币较好的升值前景也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参与。当前,国际黄金和白银价格屡创历史新高,而国内投资收益渠道并不畅通,鉴于此,奥运会金银纪念币成为一条极具现实意义的投资渠道。

       譬如,1951年芬兰发行的赫尔辛基奥运会纪念银币身价已经由发行时的18欧元增至665欧元,翻了30余倍。美国发行的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纪念币中的“跳高”银币发行时为49欧元,2003年时增至186欧元,增值近4倍。2003年希腊发行的雅典奥运会纪念币中的第一枚银币从发行时的70欧元增至目前的95欧元,金币从发行时的499欧元增至现在的700欧元。我国2001年发行的北京申奥成功纪念银币,也已经增值不菲,由发行价220元增至最新市价1650元。2006年9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第1组)正式发行后,受到广大钱币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热捧,市场价格一路攀升,一上市就从发行价8300元上扬到13000元,较长一段时间内在12000元至13000元间徘徊,今年5月份市场价格又进一步抬升至15000元。奥运会纪念币是货币文化与收藏价值的体现。

       奥运币的发行历来都是发行国的法定货币,品种繁多与设计各具特色的奥运会纪念币,不仅丰富了货币的品种和内容,与此同时,奥运会纪念币因其易于保存的铸造材质而备受收藏界的欢迎。通过收藏奥运会纪念币,人们可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和历史,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另外,由于各纪念币发行国历来十分重视奥运会纪念币的设计铸造,聘请优秀设计师进行设计,并由国家造币厂倾力打造,使之成为折射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精品,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与投资价值。因而,世界各地的钱币收藏者和投资者均将奥运会纪念币视为收藏和投资的佳品。

       在我国,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自2006年至2008年分三组发行,每年发行一组,共发行金币9枚,银币14枚。其中第1组为1/3盎司金币2枚,1盎司银币4枚;第2组为5盎司金币1枚,1/3盎司金币2枚,1公斤银币1枚,1盎司银币4枚;第3组为10公斤金币1枚,5盎司金币1枚,1/3盎司金币2枚,1公斤银币1枚,1盎司银币4枚。

       奥运纪念币不仅是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展示国家造币艺术的一个平台,是向世界展示我国钱币制造水平的绝佳机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的整体设计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表达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围绕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表现中国、北京独特的形象和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北京地域特色,展现世界各国文明、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在北京的和谐交融,及“地球村”里人类的共同价值。

       北京奥运会贵金属纪念币,至今已成功发行两组,从收藏市场看,奥运纪念币对提升中国金币的品牌和产品形象,促进中国金币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奥运币必将满载着国家的希望、人民的期待登上世界造币的舞台,也将为我国的货币发展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现货白银涨跌幅限制是多少

       王莹 王维玮 靳湘云

       银作为最早被人类所了解的金属之一,在全球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方,白银早在公元前220年成为汉代货币金属,明代开始正式实行银两本位制。而在西方,银币应用的痕迹在圣经中就已经出现,犹大为了30枚罗马银币出卖耶稣。近代大航海时代,西方远洋船队在南美洲开采白银后横渡太平洋运至亚洲以换取瓷器、香料等。

       随着“银本位制”时代的结束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白银从货币金属向工业金属转变。在贵金属中价格最便宜的白银,因为拥有最好的导电性、延展性以及高达91%的反射性,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中,包括电子电气行业,如银合金电接触材料、太阳能银浆等,催化剂、钎焊料、电池、感光摄影、环保净化以及医学保健等。同时首饰、银器、银币等应用依然在白银制造业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解除的大背景下,投资者积极寻求避险工具。白银与黄金一起,成为投资者热捧的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发行贵金属纪念币,其中银币种类包含熊猫币在内一般在20个左右。此外,随着银行个人贵金属业务的推广,纸黄金纸白银等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所接受,呈翻倍增速。

       图1 2000~2011年中国白银制造业消费量

       数据来源:安泰科

       这10年时间里,中国的白银消费也得到极大发展。200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白银的“统购统配”政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白银市场放开,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白银制造业消费从2000年的1360吨增长至2011年的6088吨,年均递增幅度达到14.6%(图1)。

       1.银币银章

       1.1 银币银章的历史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历史上,银币一度作为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白银早在公元前220年成为汉代货币金属,明代开始正式实行银两本位制。

       中国历史上的银货币有多种形式,包括银锭、银条、银元宝和银元等,纯度一般都在95%以上,官银纯度较高。

       退出货币流通的历史舞台后,近年来,银价的不断走高,以及对未来价格的良好预期,使银币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焦点。

       图2 熊猫银币

       1.2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银币

       建国后,为纪念或庆祝一些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纪念币,材质通常选择纯金、纯银或其合金等。自1979年中国发行当代第一套金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币开始。到2005年为止,当代金银币已发行了34年。

       34年里,银币共发行了890个品种,发行总枚数达3440万枚。从面额上看,最小的是0.5元,最大的是300元,其他还包括200元、150元、100元不等(图3)。面额5加拿大元的银币是中国金银币中的特例。1998年为纪念白求恩到达中国6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造币厂联合发行了一套2枚银币。其中发行量最多的是10元面额,占总发行量的52%,其他依次是5元、50元、300元等面额。

       图3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银币种类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图4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银币重量及枚数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因市场对纪念币需求旺盛,2010年央行发行的纪念银币枚数和重量出现明显增长。2010年共发行银币26种,同比增加4种;发行292万枚银币,同比增长57.8%,其中发行熊猫银币150万枚,同比增长250%;发行总重量达103.5吨,同比增长38.6%(图4)。

       现代银币生产主要采用模冲法。大批量银币生产采用连续浇铸法制取锭或棒材,然后轧制成银币所要求厚度的板材,作中间热处理消除加工硬化后,再模冲得银币主坯。用稀硫酸溶液酸洗,清除表面上的铜和氧化物膜,银币坯呈纯银光亮白色。水冲洗后干燥,侧面在轧机或皱纹机中滚花,正面在压机或造币机上刻印图案和文字。

       一般大型企业要配备1千吨冲压设备以用于批量生产。

       央行主要由造币总公司委托3家造币厂生产纪念币,包括沈阳造币厂、上海造币厂以及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厂主要完成配额内纪念币,除白银外,原料还包括金铜钢等。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2011年完成配额内纪念币100多吨,2012年前10个月已经完成2011年全年产量,预计2012年产量同比会继续保持增长。熊猫币作为央行推出的最主要的纪念币,会随需求出现一定的产量调整。

       1.3 其他银币及银章

       除央行发行的纪念币,其他银币及银章的流通性较差。高端品牌和大型企业,如熊猫币或长城牌等产品,附加值占比重较多。其他企业自行发行的银币及银章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因此主要集中在景点、会议或公司礼品及纪念品等。

       纪念银币及纪念银章的纯度一般较低,由主办方直接向加工厂定制。

       2.银质首饰及制品

       2.1 银质首饰及制品的历史

       我国的银首饰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括普通银首饰及少数民族饰品等。普通银首饰种类繁多,包括戒指、耳环、项链、簪子、手镯等。少数民族因为文化的差异,发展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苗族的银项圈、银片及大型银头饰等。

       银制品的历史则可追溯至夏商时代,根据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可发现我国已经有相当高水平的制作银器上包金镶玉的技术,比如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文物包金镶玉琉璃银带钩。秦陵地下宝藏中发现的铜车马上配有大量金银饰品,其中二号铜车马上黄金饰件737个,白银饰件983个。出土的银制品可分为生活用具(食器、容器、茶具、花瓶、熏香器和其他器具)、供养器(灯、炉、鼎、香案、烛台、宝函、棺樽、菩萨像等)和法器(钵孟、如意、锡杖等)。

       2.2 银质首饰及制品的生产和加工

       从银质首饰及制品的材料来看,主要包括纯银、925银铜合金(Sterling)、银铂合金、银锌(彩银)、银硫(乌银)、银金(鎏金银器)等。从制备工艺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铸造法,一种是半成品加工制造。

       图5 亿元以上金银珠宝市场摊位数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安泰科

       图6 亿元以上金银珠宝市场成交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安泰科

       目前银质首饰和制品的加工厂规模较小,处理量在1吨以下的加工厂大约占据市场的80%以上份额。加工集中在深圳、广东番禺、浙江温州、云南、河北、河南等地。尤其是福建莆田和深圳水贝是金银首饰的生产销售集中地,超过3000多家工艺生产商集中在此,其中涉及白银的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1/4。在全国范围有少数大型白银首饰礼品生产商,每月采购量在10吨左右,其中纪念币银币银章及制品等占公司全部产品目录60%左右,首饰占30%。

       图7 2010~2012年中国金银珠宝首饰零售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安泰科

       在目前全民投资金银市场的情况下,2010年生产企业及产品产量猛增。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亿元以上金银珠宝等首饰交易市场摊位数同比增长21.5%达到13205个,前值为15.3%。全年成交额达到360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批发市场占87%,零售市场仅占13%。

       2011年金银珠宝首饰零售额达到1837亿元,同比增长42.1%。从月度零售额变化可以发现,在年底和年初元旦及春节附近,即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是全年首饰消费最旺盛的时期,夏季为首饰消费淡季。2012年1至10月份,金银珠宝零售额1791亿元,同比增长18.2%。预计零售额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同比将放缓。

       2.3 银质首饰及制品的价格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银珠宝首饰零售价格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增幅最大的是2006年,首饰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9.7%,2010年同比增长14.5%。

       图8 2004~2010年中国金银珠宝零售价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安泰科

       3.国内外白银价格

       1979年底银价曾一度飙升至50美元/盎司,经过4年左右的回落,在每盎司5美元附近徘徊了近20年。自2003年开始新一轮的上涨行情,在2011年4月份创下30年新高49.77美元/盎司。同期金价的上涨极大地带动了银价的走势;而投资者更广泛参与的背景,使得银价走势比金价更为波动。随后由于投机泡沫的破碎以及工业需求的疲软,价格震荡下跌。2012年总体处于弱势调整阶段,于8月底进入新一轮上涨空间。

       图9 1978~2010年LBMA白银定盘价趋势

       资料来源:LBMA,安泰科

       国内银价总体跟随国际银价走势变动。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现货白银价格在2011年4月底首次突破万元大关,随后剧烈下调。2011年最高价10405元/千克,最低价5770元/千克,震幅80.3%,年均价7673元/千克,同比增长65%。

       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T+D在2011年最高10639元/千克,最低5742元/千克,振幅85.2%,年均价7579元/千克,同比增长69%。

       上海期货交易所自2012年5月10日起白银品种上市,开盘价格6190元/千克,到11月初最高7438元/千克,最低5632元/千克,均价6431元/千克。

       图10 国内白银现货、期货及延期市场价格

       资料来源:上海华通,上金所、上期所、安泰科

       4.我国银产量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减缓

       中国白银产量包括四部分:独立银矿产银、铅锌铜金矿等副产白银、进口矿(包括银精矿和基本金属精矿)冶炼白银及再生银。

       国内独立银矿产量很小,在当年总产量中的占比低于5%。白银产量主要来自基本金属铜铅锌和黄金的副产。从2011年国内白银的主要生产企业来看,以铜铅锌冶炼企业为主。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0~2011年间,中国白银产量年均递增幅度达到21%。2000年以来,中国铜铅锌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拉动白银的产量增长。另外,2003年以来,白银价格的突飞猛涨,也鼓励了国内白银回收工业的迅速崛起。

       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白银产量同比增长6%到12348吨。从年度产量环比增速来看,产量增速在放缓,标志着国内基本金属和白银的生产经过前期的快速增长后进入一个稳定的阶。段

       图11 中国白银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安泰科

       5.2011年我国白银产品进出口继续下滑

       白银市场开放前,国家对白银的进出口管理十分严格,白银的进出口量每年都不超过100吨,1999年前基本没有白银的出口。白银市场开放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9年11月发布了外经贸管发第702号《白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对白银出口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制。配额管理的品种涉及白银的有银粉、未锻造银及银的半制成品。此后相继出台了《白银国营贸易出口企业资格标准》,每年公布《白银国营贸易出口企业名单》。

       图12 2006~2011年中国银首饰及器皿等出口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安泰科

       中国主要出口白银初级产品如银锭,进口原料和白银加工产品如银精矿、银粉等。

       表1 2011年中国白银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吨)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2011年,国内白银产品的进出口继续延续自2007/2008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随着国内深加工能力的提高,以及一些国际公司在国内开设工厂,白银深加工产品的供应能力提高,进口呈下降趋势。如硝酸银的进口从2007年开始锐减,银粉进口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从进出口产品种类分析,进口产品为国内生产能力不足的高端产品,出口则主要为初级原料。国内深加工技术处于中低端水平,急需企业升级换代,发展高端产品,谋求发展空间。

       2011年其他银质首饰及其零件出口334.1吨,同比下降18.9%。银制器皿及其零件出口11.34吨,同比增长60.93%。自2007~2008年国家对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后,银制器皿及其零件优惠政策取消,导致出口的大幅缩减。从2007年的334吨锐减到2008年18.2吨,降幅达94.7%。同时,其他银质首饰及其零件出口量也从峰值的525吨,下降至433.8吨,降幅17.42%。

       图13 2011年银质首饰及其他零件出口国别及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安泰科

       图14 2011年银制器皿及零件出口国别及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安泰科

       根据出口国别及地区分布,2011年银质首饰及其他零件出口主要面向美国、香港、德国、英国、荷兰、韩国等,其中美国和香港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别占出口总量41%及31%。

       在2007年国家取消出口优惠退税政策以前,银制器皿及零件出口地区主要是香港,占全部出口量的99.6%。但在2011年,主要出口地区是香港和刚果,分别占57%和35%。

       6.下游行业需求量及构成

       2000年,白银市场开放后,极大地推动了深加工行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白银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国内白银主要用于电子电气、钎焊合金及焊料、照相业、铸币证章、银饰品及其他。2011年,国内白银消费量达到6088吨,同比增长6.8%。

       随着白银工业的发展和成熟,国内发展深加工产品的热情逐步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白银产品深加工开发逐步呈现四大热点:电子电气工业、焊料合金(银基合金)、纳米银和银系抗菌材料等。银币银章等作为实物投资手段的一种,越来越被国内的消费者所关注,增长较快。

现货白银的历史进程

       没有限制涨停板和跌停板。

       现货白银,又称国际现货白银或者伦敦银,是一种是利用资金杠杆原理进行的一种合约式买卖。它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要求在交易成交后1~2个工作日内完成交割手续,但有些投资者并不在交易后进行白银的实际交割,而只是到期平仓以赚取差价利润。

       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施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行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2000年至今,我国白银产业快速发展,白银交易市场初步形成。我国正式宣布放开白银市场,我国白银工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形容并不为过。2003年我国白银产量达到4500吨,是1999年的3倍,白银消费量达到2000吨,较1999年增长60.7%。以华通铂银交易市场的成立,标志白银现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世界白银储量与金银历史比价有什么关系

       过去50年白银重要进程:

       1963年6月 ―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 ―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

       1968 ― 1971年 ―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

       1972 ― 1978年 ―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

       1980年1月 ―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

       1980年9月 ―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

       1980年12月 ―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

       1982年6月 ―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

       1983年3月 ―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

       1986年5月 ―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

       1992年7月 ―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

       2006年3月 ―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

       2006年4月 ―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

       2006年5月 ―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

       2008年10月 ―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

       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

       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新低18.18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银市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建国初期白银管理

       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施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行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二、改革开放前(1955-1978年)的金银管理

       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的收购政策,鼓励金银生产,保证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金银的大量需求。

       197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办法》(试行),为金银管理工作提供了准则,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金银管理规章。

       三、改革开放后的金银管理

       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管理方法和加强金银法制建设,促进金银管理由保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适应和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及人民生活对金银的需求。

       1983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对金银的生产、收购、配售、加工、使用、回收、出土、进出口等提出明确的法规规定。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实施。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海关总署共同制定《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

       四、白银市场的全面放开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白银收购配售业务。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放开白银市场,允许白银生产企业与用银单位产销直接见面;取消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这一规定实施标志我国白银市场全面开放。2000年至今,我国白银产业快速发展,白银交易市场初步形成。我国正式宣布放开白银市场,我国白银工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形容并不为过。2003年我国白银产量达到4500吨,是1999年的3倍,白银消费量达到2000吨,较1999年增长60.7%。以华通铂银交易市场的成立,标志白银现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白银曾经是国际上的通用货币,其储量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象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白银的工业应用日益广泛,储备职能日渐弱化。世界主要产银国有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波兰和美国等,这八大产银国近几年的年产量均在1000吨以上。我国的白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白银工业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世界白银原有的供应格局,白银市场的开放是我国成为世界白银需求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

       一、世界银矿山储量及分布情况

       2005年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吨和57万吨,储量可保证生产28年。从世界分布情况看, 波兰、中国、美国、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智利等国的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和储量基础的80%,其中波兰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均位居世界首位,分别为 51000吨和140000吨,占到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的18.8%和24.6%。按照05年世界银矿山产量19257.4吨计算,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 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4年和30年,说明世界白银储 量的保证程度并不很高。全球约2/3的银资源是与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伴生的,1/3是以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床。预计未来银的储量和资源仍 主要来自副产银的贱金属矿床,而银从这些矿床中的提取将主要取决于贱金属市场的需求。据《世界金属统计》2006年2月报导,2004年和2005年世界 矿山银产量分别为18856.8t和19257.4 t。 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400.6t,增长2.12%; 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256 t,增长1.38%。银矿产量多来自铅-锌矿山、铜矿山和金矿山等,作为这些矿山的共生品或副产品,2004年这些矿山提供矿山银产量的70%,而来自以 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山产量只占矿山银产量的30%。

       世界主要产银国有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 利、加拿大、波兰和美国等。这八大产银国2003年至2005年产量均在千吨以上,2005年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生产 国,2004年和2005年的产量分别达3059.8t和3193.1 t,占世界产量16% 和16.58%。

       中 国为世界第三大产银国,近年矿山银产量节节上升,1996年突破1000 t大关,达到1143.4t,2002年突破2000 t大关,2004年中国矿山银产量为2000.4t,占世界总产量11%左右, 2005年与前三年产量持平,这是国外机构的统计,而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我国银产量1996年为1143.4t,2000年为 1588t,2001年为2013.2t ,2002年达到3217.06t,2003年为4305.86t,2004年突破6000吨,达6087 吨,2005年生产6753.7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有色企业白银产量依旧占到全国白银产量的9成以上。由于中国白银生产多数是铜铅锌冶炼的副产,因此中 国铜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中国白银的生产。铜铅锌金企业副产白银已经占到全国白银总产量的60-70%,其余白银产量来自再生和独立银矿。

       二、白银主要应用领域

       白银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基本丧失了货币职能,而仅是一种工业金属,主要用于工业、摄影以及首饰和银制品三个方面。现在白银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制造业上,其中 70%的需求都是来自工业和照片方面的用途。唯一还保留有货币时代痕迹的是银币,1998年银币只占总需求的3%,剩下的就是首饰和银器需求。欧盟、美 国、日本和印度是世界上用银量最大的地区,而在欧盟中意大利的消费量又是最大的。

       白银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强度、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以及它对光反射的灵敏性,尽管白银被视为一种贵金属,但其基本的作用是用于催化剂和照片。而它集 多种优点于一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其绝大多数的应用中,很难找到其它的替代品,特别是在那些可靠性、精确性和安全性压倒一切的高科技领域。

       首先,工业用银方面,比如说手机、电子工业、新能源、太阳能电池、风能、发电机那些重要的导电部分。其次,照片业用银方面,主要用于射线照片、书画印刻和 消费者使用的照片。再次,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白银有抗炎特性,还能促进伤口愈合,治疗大面积烧伤纱布都要镀银离子。最后,就是首饰、银器和银币方面的用 银需求。

       三、世界白银储量情况及金银比价关系

       1940年世界黄金储量为10亿盎司(28300吨),白银储量100亿盎司(283000吨);到2009,世界黄金储量增加到50亿盎司 (141500吨),白银储量10亿盎司(28300吨)。目前有数据显示,未来8年内的时间里,现有的白银储量将消耗殆尽,而世界白银存量,即地下已经 探明出的储量也只够开采14年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20年。目前来看,相对于黄金,白银的存量在急剧下降,但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却发生转变,据历 史数据测算,黄金和白银的历史平均水平在15倍左右,而现在该比价在65倍左右,关于白银价格相对黄金长期维持低位的主要原因,有市场分析表示,主要是因 为白银过去的存量过大,虽然产能的释放要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但平均每年有4000吨的白银是在藉助以前的100亿盎司的存量,以此来减缓供需矛盾,平衡价 格。如果白银的存量按照目前的速度递减,以10亿盎司存量计算,则在未来的8年以内原有存量就会消耗殆尽。

       从94年开始至今,金银比价就一直高于其历史15倍的均值水平,特别是08年8月份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金融属性凸现,进而遭遇 资金的追捧,价格一度被推高,而白银作为贵金属虽然也受黄金走高的提振而出现拉升,但涨幅依然远远不及黄金,"乱世买黄金"的历史理念重新被验证。 94年至今,黄金和白银的最高比价达到近90倍,出现在95年初,而最低比价在46倍左右,出现在98年初,目前金银比价虽仍远高于历史的平均水平,但基本回到了近15年的历史均值附近。

       好了,今天关于“03年白银价格”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03年白银价格”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